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面向现代制造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面向现代制造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作者:李嘉慧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高庆柱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08,(10)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而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培养技能型人才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的场所,是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平台,是校企合作的载体.2.期刊论文屈世朋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7,(12)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主要体现在: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以往的课程设置,从实际出发,与当地经济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加强实训和就业基地的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3.期刊论文武秀春.盛双艳.韩祖德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教育2005,(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以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为根本,所教授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从业人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所占比例接近一半(48%).4.学位论文胥玲玲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2009随着我国开始步入世界制造业大国阶段,许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曾经一度出现的市场对职业教育的漠视,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忽视,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形成了尴尬的“技工荒”,出现了人才市场“结构性”缺陷。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总结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需求方(通常是企、事业单位)与人才供给方(主要是学校)经过协商,由人才供给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所需人才数量、知识水平或职业技能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教育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够增强学校办学的市场意识与开放意识,较好地落实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这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办学思路的定位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本文以上海市XX职业技术学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个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在对当前中职学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构建要素、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上海市XX职业技术学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实施效果、所取得的经验及解决相应问题的办法,旨在进一步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其理论内涵,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需要政府和职教管理部门、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吸纳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规避和解决“订单式”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5.期刊论文林茂枝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办学是摆在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多年来,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立足中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群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广泛就业为目的,面向市场办学,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与企业合作,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办学道路.6.期刊论文李延进.杨丽娟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训练系列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3)一、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及技能的形成以工业系统为典型的各产业系统,其人才结构大体上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应以技能型人才为主,当然也包括部分中初级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处于社会总体劳动链环的后部,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具体执行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技能型人才的紧缺会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出现了招生难,职业学校不受欢迎.这种现象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缺乏了解,人们也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思想观念;同时教育行业本身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正是这种现象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印度在软件技术等领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其软件产业有85%以上的人是来自职业学校的学生,其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重点,应是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7.学位论文何恩义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农机专业为例2008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面对国内国外的经济发展形势,不断探索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是我国在农业方面要实现的主要工作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到黑龙江农垦视查工作时着重强调:“要在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实现这一工作目标,黑龙江农垦在农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口是很大的,而且这些从业人员需要接受职业教育。以往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标准有较大差距,毕业生上岗不能顶岗。而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是上岗就能顶岗的“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要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达到理论够用,技能适用,重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真正为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模式科学,符合人才培养标准,才能有效高速的培养出大量技能型人才。为此,必须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转变教育观念,狠抓实践教学,切实从以专业学科为本位向以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转变。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尤其重要,本论文从研究问题的起因入手,学习借鉴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构想等,通过对几个方面的论述,进而得出了适合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效方法,以运用于农机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教学实践,并加以推广。8.期刊论文汪亮.章乐敏学用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探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产学研结合、学以致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作为我省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是在旅游专业,学校结合旅游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大了实训设施投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建立实习基地,为旅游服务业培养了大批获得双证书的高技能人才.本文是对近年来我校学用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验的总结与探索.9.期刊论文席东梅由技能型人才紧缺引发的职业教育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编者按:2004年岁末,在南疆的制造业重镇顺德,召开了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工作研讨会及机械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数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以下简称顺德会议).这次大会,是由教育部职成教司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会上,以机械行业发展为背景,成立了数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人员组成是与职业教育教学联系紧密的数控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承担国家数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任务的中等职业学校(除传统的机械行业学校外,还吸收了石油、化工、轻工、国防等行业学校)的专业人员;同时,明确了该委员会的任务: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数控教学理论、方法的研究,推进数控领域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交流,及时吸收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促进课程的不断更新,并逐步形成滚动发展的教材体系.会议期间,行业数控专家对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机床工艺专家对大赛试题进行了解读,来自职业学校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专家介绍了一年来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情况.企校双方敞开胸怀,以一种崭新的工作模式,搭建了一个求实际、有实效、可操作的合作平台.10.期刊论文余乃泽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科教文汇2010,(24)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数控技能型人才是市场紧缺人才之一,本着中职学校为就业提供教育的使命,探究我国数控技能型人才之路.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7caa7cf2-51da-44c5-b005-9e11015d0716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6日
本文标题:面向现代制造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3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