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新时期党的高校科学人才观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时期党的高校科学人才观研究姓名:郑贤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指导教师:高鸣放20060401新时期党的高校科学人才观研究作者:郑贤俊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参考文献(46条)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97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99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94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20015.周为群.苗尤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16.教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37.赵曜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20028.郑必坚.龚育之.杨春贵.李君如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20029.胡绳.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10.曾庆榴.洪小夏中国革命史研究述论11.张荣臣.谢英芬党员干部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学习读本2004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2002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00114.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查看详情2006(03)15.宋公志中国共产党七十年140答16.严新平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7.叶笃初党员干部三个代表问答18.季明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199419.丁钢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200020.陈学飞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9921.王承绪高等教育新沦--多学科的研究198822.黎德扬查看详情2002(06)23.孙超英三个代表与经济建设方略200224.杨叔子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199625.李善国WTO:中国与世界200126.胡鞍刚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199827.翟振元新形势新思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考200028.张诗亚.周宣中国教育战略重点问题199529.针志贤大教育--21世纪教育新走向199530.许剑.李友玉.沈百福高等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研究199731.陶德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199932.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99933.金一鸣教育社会学199634.中国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200635.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200036.谷国锋当代大学生择业趋向及特点调查2000(11)37.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迈向新世纪的脚步--我国教育热点问题的若干思考199838.吕虹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论述39.丁钢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199640.张德伟日本教育特质的文化学研究199941.仇保兴人才·机制·环境:区域经济转型与对策选择200042.JohhThemeaningofsustainability199643.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Report:KnowledgeforDevelopment199844.WorldDevelopment:Enteingthe21stCentury199945.LeeJongWhaEconomicGrowthandHimanDevelopoentintheRepublicOfKorea,1945-1992,OccasionalPaper24,UnitedNationsDeve1opmentpogramm199946.LucasRorbertEontheMechanicofEconomicDevelopment1988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袁康敏从科学人才观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商场现代化2007,(22)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应确立符合科学人才观的高等教育新理念.2.期刊论文陈岩科学人才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中国地质教育2004,(4)以科学人才观为切入点,对当前世界为争夺全球高科技制高点,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一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的分析,结合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历史性变化,以及对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措施.3.期刊论文姚群秀.赵硕.YAOQun-xiu.ZHAOShuo基于科学人才观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6)结合中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历史性变化,以及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措施.认为大学应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针对其人文和科学素养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以此建立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4.期刊论文李先富科学人才观和高校人才的培养-机械职业教育2005,(2)一、人才观上的误区从隋朝开始我国就采用科举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自此,知识分子便把读书作为搏取功名的手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和千钟粟.这些几乎被历代知识分子奉为圭臬.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承袭了传统的科举制度的一些特征,一直充当着政治制度的杠杆、社会竞争的起搏器,垂直流动的社会通行证、官僚政治的晴雨表.[1]获得大学文凭就可以实现和社会资源的交换;获得大学文凭就可以改变社会身份,从此跳出农门成为国家干部;获得大学文凭就等于获得了在人才市场上求职的通行证;获得大学文凭就可以获得令人艳羡的社会权力,得到梦寐以求的高官厚禄.由于文凭不仅代表着拥有它的人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而且预示着将来可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2]另一方面还因为它能带来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因此许多人把上大学视为自己获取较高社会地位的阶梯,将获得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当成自己学习的唯一目的.这种唯学历的人才观给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5.会议论文王光福树立科学人才观多渠道保证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2006一直以来,重文凭轻技术之风使得假文凭满天飞,令用人单位防不胜防。长期轻视技能更使许多高中生对报考职业技术学院毫无热忱,社会青年也对学技术没有兴趣,只求拿个文凭增加求职的祛码,结果导致人才市场上拥有专科、本科文凭的求职者比比皆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才却不多见,中高级熟练技工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本文论述了中国人才标准亟待重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搞好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努力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以及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企业的后盾、工程师的摇篮。6.期刊论文高庆.徐建中高职教育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大力推进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在教育观念的整体结构中,人才观居于核心地位和起到支配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要摒弃陈旧的传统人才观,树立科学人才观,大力推进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工作.7.期刊论文高庆.徐建中论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3)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在教育观念的整体结构中,人才观居于核心地位起支配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要摒弃陈旧的传统人才观,树立科学人才观,大力推进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工作.8.期刊论文张宜霞.张彩虹探讨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科教文汇2008,(5)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诸多素质的核心,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是高等教育的责任,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贯彻和落实科学人才观,要求充分认识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9.期刊论文田建安.TIANJian-an高校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在高校建设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践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办好高等教育,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育人为本的校风,敬业为荣的教风,成才为志的学风,推动先进文化的前进;抓发展,抓改革创新,抓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实现和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10.期刊论文徐家云树立科学人才观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与职业2005,(17)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高职教育,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当前,要抓住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机遇,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才观,扎扎实实地按照高职教育的定位与培养方向,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569822fa-6402-4a7d-a716-9e3400f6b22e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0日
本文标题:新时期党的高校科学人才观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