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导读】这篇文档“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课前准备圆形硬币、茶叶桶等实物,圆形纸片、剪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师生谈话:当今大街上汽车品牌多样、形态各异。现在小动物们举行了一次汽车设计大赛。几种小动物你都设计了汽车。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三种设计,你发现车轮有什么不同?3.观看汽车运行动画,说一说你喜欢谁的设计?4.交流自己的想法。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二、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展示目标1.圆是轴对称图形,由无数条对称轴。2.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自学文本(一)自学指导:1.利用手中的圆形食物在纸上描一个圆,把所描的圆剪下来。2.按照书中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3.自学书中4页试一试以上内容。4.自学后,与组员交流所得,小组内做好记录。(二)自主探究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交流研讨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所有对称轴都相交于远中心的一点。2.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圆心: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3.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和多少条半径?它们有什么关系?(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质疑答疑1.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2.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说明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心位置?3.你能想办法画出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吗?专项训练1.4页试一试1题2.填表R(cm)0.243.612D(cm)915综合训练一、填空1、连接()和()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表示。2、通过()并且()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3、在一个圆中,有()条半径,有()条直径。4、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所有的直径都()。二、判断1、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直线。()2、圆的半径都相等,圆的直径都相等。()3、直径一定比半径长。()三画出下图的对称轴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板书设计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无数条对称轴圆心直径半径Odrd=2r教学反思《图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难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三、教具准备: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生:非常漂亮。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生:不知道师: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中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生:有!(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4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看课本第38也“练一练”第一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生展示自己的想法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板书设计图案设计对称旋转平移教学反思: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认识了弧、圆心角和扇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画着56°、87°、100°角的纸各一张,圆规、直尺、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教学过程一、复习1.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环形花坛的外圆半径是5米,内圆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教师把事先准备的画着三个角的纸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量出这三个角的大小并表示出来。二、新课1.认识弧。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画A、B两点间的部分。教师:请同学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接着指出: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如下左图)。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画一个虚线圆,再画一段弧,并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弧。2.认识扇形。教师可在上面左图的基础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半径OA、OB和弧AB(如上右图).指出: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并用彩色笔把扇形部分涂上色.强调涂色部分就是扇形.让学生也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并指名说一说什么是扇形.教师:我们看到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弧围成的,谁能说一说扇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而扇形中有一条不是线段而是弧,这条弧是圆的一部分。3.认识圆心角。6教师在上面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如下图),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150°、20°、30°、40°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三、课堂练习做练习四的第1~3题。1.第1题,让学生根据圆心角的概念进行判断,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看一个角是不是圆心角,关键要看顶点在不在圆心上。2.第2题,提醒学生联系扇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让判断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使学生认识到不光要看有没有一条弧,还要看另外两条线段是不是半径。3.第3题,先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100°的角。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有没有把角的两条边画出了圆周。板书设计扇形的认识扇形是由的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教学反思: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一、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单元教学建议: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第一课时数铅笔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二、探索新知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2、全班汇报。三、巩固新知1、圈一圈,数一数(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2、拨一拨。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四、学生反馈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同桌报数,全班交流。2、看谁数得快。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3、接力赛。34、36、38、()40、42、4420、30、40、()、()、();45、50、55、()、()、();22、32、42、()、()、();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全班汇报。师生,生生。五、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六、教学反思: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第二课时:数豆子教学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二、新知学习。(一)学习记数和写数。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怎么写呢?学生自由的写。(二)说一说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学生讨论。全班汇报。(三)写一写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6、40、100三、巩固练习1、摆一摆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2、填空。()个十和()个一是()。()个十和()个一是()。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3、写数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2
本文标题: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0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