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初二上册政治教案
参考资料,少熬夜!苏教版初二上册政治教案【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苏教版初二上册政治教案”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苏教版初二上政治教案课题: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心态10年9月10日制作一、学习本课你应该:1、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2、认识生活中保持乐观心态的积极意义,掌握培养乐观心态的基本方法二、本课老师引导语:(揭示本课主题)在废墟下唱歌5月12日中午两点半左右,李安宁正在她所在的北川一中高一年级上政治课。教室突然就摇晃起来。李安宁回忆说,当时她在四楼,没超过20秒钟吧,楼就塌了,三、四、五三层楼砸在了一起。在黑暗中呆了很长时间,大约有10个小时吧,李安宁说,一些苏醒过来的、活着的同学就一起喊话。有人大声喊:“高一七班的,我们要出去,要挺住。”还有的人喊:“我们出去了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知是谁起的头吧,我们活着的人都开始唱歌,唱了好多,一齐唱,唱流行歌曲。”李安宁说,她现在记得最清楚的,唱的一首歌是光良的童话,里面有一句“幸福和快乐是结局”。三、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当天预习第天上交)1、阅读教材P17:泰戈尔的名言告诉我们什么?▲感悟中的内容,你“悟”到了2、保持乐观心态的意义是什么?▲3、应怎样保持乐观的心态?四、课堂讲解学生预习情况五、老师课堂重点讲解,难点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都是:怎样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1、学会选择心态: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有时也没有必要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学生体会“在废墟下唱歌”。2、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心理学谈到的人对社会适应的两种方式即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介绍秘鲁33名被困铜矿井下700多米,如何寻求快乐的,如看足球等参考资料,少熬夜!3、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打倒自己的不是挫折,而是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心态。要善于在每一次的挫折中发现比挫折更有价值的一面,找到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教材P19鲁宾孙的故事。4、适当运动,保持健康5、宽容别人,关爱别人:(1)缺乏爱心,事事苛求他人,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2)要宽容,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换位思考。理解P20荀子的名言六、总结回顾、保持知识的完整(学生认真背诵P20最后一段)七、巩固提高(师生共进步)小本练习P9(1)(5)(10)(11)(12)(13)(14)(19)(22)八、教学后反思:第四周初二政治教学案姓名班级课题:积极的生活态度-----向自己的目标迈进10年9月10日制作一、学习本课你应该:1、体会目标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学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2、懂得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为此,既要坚持坚定的信念,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动计划的道理。二、本课老师引导语(揭示主题)P21本课开始的小字内容学生探究: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三、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当天预习第天上交)1、你知道目标对人生的意义吗?2、教材中“伟人”确立的目标是什么?(两个就可以)(1)(2)3、你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要注意什么?4、辨析:只要确立了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四、课堂讲解学生预习情况五、老师课堂重点讲解,难点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都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有效分解目标,一步步实现学生探究下面的问题(1)18岁我的目标是(2)我制定目标的原因是(结合教材回答)参考资料,少熬夜!(3)为此,我首先制定的目标是(4)为实现目标我打算:▲2、坚定目标,坚定信念,灵活调整师生共同探究小本练习P14(20)★第一问的答案作为重点把握。六、总结回顾(学生齐读教材P24----品味人生)七、巩固提高(师生共进步)小本练习P12(15)----(18)(23)八、教学后反思:第四周初二政治教学案姓名班级课题:优良的意志品质------意志的特征(是什么)10年9月13日制作第课时一、学习本课你应该:1、在阅读“愚公移山”故事的基础上,感受意志的力量,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对自己成长的意义2、了解意志的含义,知道、理解优良的意志品质的特征,并据此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二、本课老师引导语(揭示主题)根据学生预习1、2两题的情况,引导学生探究:“愚公移山”的故事启示我们:三、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当天预习,第天上交)1、教材P25“愚公”的目标是。2、“愚公”的行动计划是:3、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哪些特征?4、不良意志品质具有的特征。5、这几个特征中,你认为与容易混淆。你是怎样区分的?6、你的意志品质如何?四、课堂讲解学生预习情况五、老师课堂重点讲解,难点突破1、优良的意志品质是一种精神,任何时代都是必须的2、每个人都有意志,只不过有人意志坚强,有人薄弱3、自觉性:了解学习自觉性的几个表现。主要表现一种责任心、热情、情趣自制性:师生探究教材P28杨震的故事,体会自制性的含义,弄清与自觉性的区别。4、果断性:危机情况、复杂局面,迅速决策并行动(P27的感悟)5、坚韧性:百折不挠、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六、巩固提高(师生共进步)小本练习P17(1)---(5)参考资料,少熬夜!七、教学后反思:第五周初二政治教学案姓名班级课题:优良的意志品质-------意志的力量(为什么)10年9月13日制作第课时一、学习本课你应该:1、知道意志的作用:激发潜能,行动的强大推动力,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2、自觉在日常生活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二、本课老师引导语(揭示主题):根据上节课的情况来定,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意志的力量的根本源于意志所具有的几个特征。三、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当天预习第天上交)1、意志是、、、的重要条件,不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2、意志的作用或力量是什么?3、潜能是指。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和两个方面。四、课堂讲解学生预习情况五、老师课堂重点讲解、难点突破(结合意志的特征)1、学生阅读教材P30:长跑冠军是这样产生的。体会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什么是潜能?(了解)2、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简单解释)(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2)推动人去从事达到目的所必须的行动;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这个观点较难理解,比较抽象,要通过举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想认识。3、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六、巩固提高(师生共进步)小本练习P18(6)----(15)(22)七、教学后反思: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生又富有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因此,激发道德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参考资料,少熬夜!德情感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想象性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我认为:一、运用教材,深挖内涵,产生想象性的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课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使之进入情境,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1.找准激情点。激情点就是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在选取激情点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定,二是激情点本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江西省编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九课《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中有一个小故事:雷锋得知小周父亲得了重病,悄悄地以小周的名义给小周家写信、寄钱,小周得知后,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一事例充分表现了雷锋不为名,不为利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这是课文的重点。同时,小周非常感动,不知说什么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激发学生情感。2.积极引导,充分想象,进入情境。确定激情点后,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进入情境,要抓住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原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人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如上例,老师就要抓住小周由“乐——愁——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感情变化的线索进行分析,并启发学生去想象小周的内心世界。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分析:①小周是个乐观的小伙子,接到家信后,笑话不说了,家乡小调不唱了,为什么?因为无钱给身患重病的父亲治病,心里非常焦急难受。②雷锋是怎样知道小周的父亲生病的呢?雷锋发现小周情绪发生了变化,就主动询问,小周不说,雷锋就设法打听。这说明雷锋主动关心同志。③雷锋为什么悄悄给小周家寄钱、写信?雷锋把同志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帮助他人不图名、不图利。④小周“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小周内心对雷锋深深地敬佩和由衷地感谢。经过上述分析,雷锋的精神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获得了小周的情感体验,崇敬雷锋,热爱雷锋,学习雷锋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起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情感效应。二、设置情景,情绪感染,激发直觉情感直觉道德情感是由某种情景、某种氛围直接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可通过情景教学、情绪感染,激发学生的直觉情感。(一)情景教学。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故事、图画、实物、表演等手段设置道德环境,形象直观地表现某参考资料,少熬夜!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个行为要求或喧染某一种气氛,通过情景还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觉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动机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1.喧染气氛,造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悲痛的感觉。如:在一年级《我爱爸爸、妈妈》这课书教学时,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疼爱,孩子对父母无比的依恋,这种体验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有的。教师根据这一实情,在引入新课时,请一个小朋友独唱《我的好妈妈》,歌声使同学们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之中,父、母疼爱照顾自己的许多场面在同学们脑海里浮现。此时爱父母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了。紧接着老师组织同学讨论:“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为什么?”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激动地叙述着父母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非常的爱父母,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2.理解观点,产生体验,达到情理交融。有些道德观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必须借助于情境教学,产生情感体验,才能理解和掌握它。如: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书《要有民族自尊心》时,什么是“民族自尊心”?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老师通过图片,介绍亚运村规模宏大,结构新颖,设备先进,这一切受到国际友人的交口称赞。通过这一情景教学使学生产生国家强盛,受人尊重而感到自豪的体验,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民族自尊心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思想体现在鲜明形象时,儿童才能理解它。”通过情境教学达到了既明理,又激情,情理交融的目的。(二)情绪感染。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1.以言激情。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教师以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去进行教学,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如:在《建设祖国,人人有责》的教学中,教师满怀豪情、热情奔放地介绍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大讲前辈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努力奋斗的动人事例。教师的情感通过语言转移给了学生,学生倍受鼓舞,情绪激昂。又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播放了《十里长街送》,录音机里以低沉、悲痛的语调描述了十里长街的悲壮场面参考资料,少熬夜!以及首都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切的哀悼。此时,教室里寂
本文标题:苏教版初二上册政治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0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