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学校工作总结范文 学校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学校工作总结范文学校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学校工作总结范文学校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总结【第一篇】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总结我乡公益林补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云南省实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细则》,认真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目标责任、强化管护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公益林补偿工作的各项任务。现将我乡公益林补偿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我乡公益林18.9884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8.7111万亩,省级公益林10.2773万亩。全乡划分落实管护责任区55个,落实管护人员55人,主管单位与管护单位签定管护合同10份,与护林员签定合同55份,落实管护面积18.9884万亩。二、主要做法1、加强领导,组建机构。我乡把公益林补偿工作纳入到林业建设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确定专人,全面负责公益林建设的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工作,乡政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乡财政所、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各村委会主任等为成员的**乡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领导小组,林业站设立了办公室,有专人抓好此项工作。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对公益林管护责任制是否落实、补偿资金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管护措施不落实造成森林资源破坏,资金使用不合理违返财经纪律的严肃进行处理。为全乡公益林管护和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全面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强化宣传,提高认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确立与全面实施,不仅为加快我乡林业生态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而且是林业利益机制的探索和重大创新,使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得到应有的利益,进一步调动了保护和建设公益林的积极性。我乡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动员护林员对辖区农户进行入户签订《森林防火户主责任书》等办法,做好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宣传,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有关政策家喻户晓,为加强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护质量。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的实施,全乡聘用护林员55人。为了加强管理,林业站每个季度定期对护林员的责任片区进行检查,平时也会不定期的对护林员工作进行抽查,林管员每个月必须组织护林员对每个人的责任片区进行检查一次、在重点路口或重要地段堵卡一次、在村中进行清理检查一次,再由林管员汇报当月管护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加强了对护林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要求林管员集中护林员学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统一了执法程序,做到严格执法,努力提高护林员素质。要求护林员在平时的巡护中,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对目前公益林政策,以及农民不懂的进行宣传讲解。发现违反规定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事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再就是对林政案件进行宣传,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努力宣传到位,做到农喻户晓,人人皆知。保证了全乡森林资源的安全。4、落实任务,从严管理。一是全乡落实管护责任单位10个,县林业局与管护单位签订《管护合同A》10份;管护责任单位根据管护合同,对辖区内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管护,确保公益林区治安稳定;二是按管护难易程度划分管护责任区,人均管护面积在3000—6000亩,全乡共落实管护人员55人,管护责任单位与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B》55份;三是制定公益林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同时在公益林管护区设立永久性标牌,全力做好“三防”工作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乱捕乱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千方百计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三、资金使用及档案管理1、加强资金管理为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保障公益林补偿对象的合法权益,我们严格按照的规定执行,一是严格按法规办事、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办事,严格执行《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细则》,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对于公共管护支出、护林人员劳务支出等做到专款专用,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二是加强补偿基金使用的监督检查,逐步推行管护费用定额定员支付和其他费用的报帐制办法,建立资金使用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安全运行。2、公益林技术档案和资源档案的建立情况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是公益林补偿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公益林档案的建立要求,一是配备专人,设立专室专柜、配置微机;二是照章行事,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公益林技术档案和资源档案,做到了图、表、卡和文字资料齐全,各类数据准确详实。四、存在的问题1、宣传工作还没做到位。2、对护林员工作督查、检查不到位。3、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管护工作未做到位五、下步工作计划为了规范、加强生态公益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励,力争明年上新的台阶。1、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提高保护意识进一步宣传、贯彻有关公益林管理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组织和指导本行政区公益林管护质量检查验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责任制的检查考评工作,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相关政策深入民心,做到家喻户晓。2、进一步加大防火工作,确保生态安全为做好全乡森林防火工作,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到早预防、早部署、早落实。二是做到对林区的路口、交通要道进行封堵、严守,进入林区严禁携带火种,坚决制止林区边缘烧地草、放荒火等现象。三是做到打早、打小、打了。专、兼职护林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火情报告制度,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不乱,发生火情及时报告,并正确处理,坚决杜绝森林火情、火灾的发生。3、进一步加大巡山管护为加强对生态公益林区的管护,管护人员根据自己的管护责任、管护区域经常巡山管护,并对巡山管护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同时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盗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开山炸石、开矿采沙、乱捕滥猎、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一切违法行为,若发现情况及时上报乡林业站,并依法给予从严查处。做好下情上报,上情下达的衔接工作,认真负责好各个管护责任区域的森林资源保护。4、进一步加大公益林区的指导与督查为加强对生态公益林区的管理,乡林业站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责任区进行认真指导和督查,对各个管护单位责任区的管护人员出勤情况、巡山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同时进入责任区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责令限期整改。5、进一步规范补偿基金的管理使用对补偿基金的使用,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及县的资金管理规定,严格按《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云南省实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细则》的要求使用。环卫工作取得成效【第二篇】城管环卫工作纪实——城区面貌华丽转变一、环卫设施不断完善加快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配套建设。克服选址、资金等困难,从小处着眼,从细节着手,高标准规划设计,突出造景功能,建成了22座公厕和11座垃圾中转站,解决群众入厕难、垃圾清运难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严格督查、强化落实和倒排工期、分班交叉施工等措施,安排专人进驻工地,昼夜奋战,把公厕、垃圾中转站变成环境优美、小憩休闲的场所,形成了“一厕一景”、“一站一景”。卧龙区公厕建设受到了市长穆为民的充分肯定,特批示“总结卧龙区的好做法,以在全市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更多更好的方便人民群众,擦亮城市窗口”。该项工作作为市定重点项目,在中心城区率先完成并投入使用。全面消除城市旱厕。区城管局会同街道办事处,改造了40座具备条件的旱厕,拆除了20座不具备条件的旱厕,于2012年8月提前6个月在全市率先完成旱厕改造任务。配套建设垃圾收集设施。按照垃圾收集设施建设的标准,因地制宜,在小街小巷、城中村和居民楼院、出入市口新建封闭式垃圾池1830个,整修改造450多个,设置垃圾桶、果皮箱230个。提高环境卫生机械化作业水平。投入资金400余万元,购置大型环卫机械车辆8台,配备保洁三轮车120辆,添置新型扫地工具和工作服1000多套。二、综合整治保障有力开展市场道路综合整治。梅溪路、中心市场、杏树庄前街、红庙路和永安路等市场道路多年来违章搭建多,占道经营多,道路通行难,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出行。为彻底解决这些脏、乱、差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区城管局和有关部门对这些道路实施综合整治。其中,杏树庄前街地处“两站”核心区域,于2010年4月进行综合整治,3天内拆除违章建筑105处,占道经营摊点全部取缔;2011年12月,对梅溪路和中心市场马路市场进行综合整治,拆除沿街违章门店725间,取缔占道经营摊点840个,实现了还路于民。开展户外广告综合整治。针对城区违规广告多、粗制滥造多、随意设置多,设置杂乱,安全隐患大等问题,组织开展户外广告整治行动,拆除辖区违规户外广告和有碍市容观瞻的门店招牌2000余块,使市容市貌得到了大幅改观。集中清运城区积存垃圾。两年来开展了多次声势浩大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累计出动车辆2万多台次,人员6200余人次,彻底清理了城区积存垃圾18万立方米,使城区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全力服务农运会赛场卫生保洁。接到水上运动中心35万平方米卫生保障任务后,选调100名保洁人员,对水上运动中心道路、绿地、广场进行一天两扫、日常18小时滚动保洁,实现路面、广场没有零星垃圾。在钓鱼赛赛场和水上运动中心配套设置10座新型移动生态公厕,为农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三、管理机制常态运行在市容秩序管理方面:一是实行路段分包。对辖区重点、难点、热点、乱点区域进行分包,实行领导包难点路、党员包难点岗的办法,带领一线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落实岗位责任。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真正实现目标管理,责任到人。三是突出工作重点。梳理重点难点路段17个,设置城管执法监督责任岗,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治后反弹”现象。四是实行错时管理。实施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高峰岗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一是明确环卫作业标准。按照创卫标准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制订主次干道“八净八无”、小街小巷“五净五无”的作业标准,坚持一天两扫全天保洁的作业模式,定时洒水冲路,确保道路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二是创新垃圾收集及环卫保洁制度。强力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将辖区主次干道保洁时间延长到晚上十点半,景观道路实施24小时保洁,每天三次定时上门收集垃圾。组织环境卫生巡查队伍,专职对夜间乱倒垃圾行为进行查处,主次干道基本上实现了垃圾不落地。三是坚持开展“路见本色”行动。坚持每天对辖区主干道进行洗扫作业,冲刷道路路牙、道牙边、花坛边、快慢车道路面细灰,做到了路见本色。四是加强城市公厕的管理维护。为了方便市民生活,环卫部门向社会公示了公厕开放时间(夏季:早630至晚10:30;冬季:早700至晚930),并对沿街公厕进行内、外粉饰,及时修复被损设施,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公厕管理养护水平。四、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区城管局充分发挥全区城市管理工作的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协同有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共同管理城市,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大城管”格局,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市容市貌提升。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社会参与”的原则,2011年9月市容市貌提升工作启动后,区城管局成立了市容市貌提升办公室,对辖区主次干道市容市貌进行提升打造,完成建筑立面粉饰约20万平方米,规范空调外机5402个,使辖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强力实施亮化工程。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组织实施了中心城区亮化工程,区城管局将亮化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区级路长单位、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区直单位。共安装LED灯带79200米,洗墙灯3800米,护栏管等23200米,各类泛光灯1650盏,全
本文标题:学校工作总结范文 学校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47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