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课文《找骆驼》教学设计精编5篇
写作好帮手1/22课文《找骆驼》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这篇文档“课文《找骆驼》教学设计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找骆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能够找到骆驼的方法是什么。课前准备:学生事先预习;教师制作课件;事先板书好课题。课时安排:l课时。写作好帮手2/22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引言:今天,刘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破案找骆驼,可是茫茫沙漠要寻找一只走失的骆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想先考考你们的观察力怎么样。2、提供在线小游戏:对比两幅图找出不相同的地方。(1分钟5处)3、评价学生的观察力,自然转入课题。二、自读自悟1、出示自学任务一:(课件)任务一: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2、学生自读。3、自学效果检测:一个大组读一段,最后一段齐读。4、评价朗读,如有错,正音或顺句后再读。5、出示自学任务二及阅读提示:(课件)任务二:默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6、学生默读、体悟。7、自学效果检测:(课件出示问题)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b.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完成下表:写作好帮手3/22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8、学生回答问题a。9、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完成填表。10、反馈表格内容,生答,师板书。再课件演示,学生再跟着课件巩固说一遍。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用“因为……所以……”句式联系课文练习说话。2、课件出示: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3、学生练习用该句式说话。四、交流感受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师补充板书:细心观察,认真思考。2、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你在课文中有写作好帮手4/22什么发现?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六、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骆驼》一课,如果同学们能像课文中的老人那样,在生活、学习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你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你们的学习会越来越好,你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教学反思:备课时我的想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上出略读课文的特点,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领悟,弄懂课文的重点。二是尽可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并设想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自己做好准备以应其需。从上课的效果来看,第一个想法是完全实现了的。而第二个想法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一:为了突出重点、顺利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把理应是在默读思考后就进行的`质疑问难放在了学完课文之后,这就使得课堂上出现了“学完课文之后还有学生不明白‘跛’字的意思”的局面。如果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再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答疑解难进行指导,写作好帮手5/22则这个情况就可以避免出现。问题二:我事先设想的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如“骆驼是四只脚,可是课文中只写了左脚有点跛,而没有写是左前脚还是左后脚”;还有“造成骆驼脚印深浅不同的原因不一定就是脚跛”等,学生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一方面我引导不到位,另一方面我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应该事先提供一个铺垫,如提醒学生骆驼是四只脚等等,或许学生就能找出课文中令人疑惑的地方,这对他们领会课文主旨“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另外,朗读指导中如果加一个指名读,再大家评议,强调一下人物对话的语气,可能朗读效果会更好些。《找骆驼》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过程与方法: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写作好帮手6/22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写作好帮手7/22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找骆驼》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写作好帮手8/22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1篇课文。二、新课: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自由读)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4、具体学习课文。(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指名分角色读。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写作好帮手9/22(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5、小结。(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走失这时候左右应该(三)出示生字失这左右应该(四)学习生字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失、左、右是独体字。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写作好帮手10/22该是左右结构的字。2、先学习3个独体字。(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组词(2)出示左、右两个字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学生汇报。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左字横短,右字横长。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生练写。(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出示这,指读。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写作好帮手11/22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汇报。座——应(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置,两个横的长度。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孩——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置。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讠写在分割线。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写作好帮手12/22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6)组词。用“应该”造句。(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六)写字书1、2题。(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找骆驼》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学重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写作好帮手13/22这些特点的?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课前准备1.制作幻灯片课件:(1)课题,配背景;(2)“学习提示”上的两个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背古诗两首二、情境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两团橡皮泥。请甲同学来按左边这团橡皮泥,请你轻轻按。请乙同学来按右边这团橡皮泥,请你用力按。(甲、乙两名学生分别轻轻、有力地按压橡皮泥)师:请同学们猜猜,刚才他们各按了一个手指印,那么左右两团橡皮泥上的指印是不是一样深?为什么?(生答:不一样深)师:如果要让左右两边的指印一样深,该怎么做?(生回答)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看来,今天的课一定能上得写作好帮手14/22很好!师:同学们见过骆驼吗?骆驼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生:骆驼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又扁又平,蹄底有肉垫。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很耐饥渴,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也能预感大风的到来。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说谁最需要骆驼的帮助?生:在沙漠中行走的人。师: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丢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完第二遍的请用手势表示一下。2、到底读的怎么样呢?张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瞧,生字朋友们来了,叫叫它们的名字吧!真不错,把生字都记住了!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说)写作好帮手15/22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了一只骆驼,向老人(),最终()了骆驼的事。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你觉得这样表达是不是清晰呀。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这是1篇略读课文,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了帮助我们学习,在课文的前面也提出了问题,我们来一起读一
本文标题:课文《找骆驼》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37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