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1500字]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4篇】
写作好帮手1/12[1500字]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4篇】【导读】这篇文档“[1500字]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1200字【第一篇】观1950他们正年轻有感——动人的旋律初二(3)班张熙瑶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历史,抗美援朝,这也是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故事,开场,旋转的时钟带我们进入抗美援朝的年代,天空中的飘雪似乎要飞出屏幕,闯入我们的眼眶,林间的日光引人入胜,这将会是一场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我对这部影片感触最大的地方,雄壮的旋律让在场的观众们无一不热血沸腾,而这首歌曲也贯穿着每一个抗美援朝战士的历险。任红举,以为87岁的老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他与战友们都还只是一名学生,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所有人来说,是光荣的,但是又有谁会理解写作好帮手2/12这艰苦抗战中的离别呢?文工队里,有一名小战士,名叫刘文,一位小提琴手,这些文艺工作者们也参加了这次出征,正当我激动的准备继续猜测他的经历时,就听闻这位与我相隔着一个年代的演奏家死在了无情的炮弹之下。“我愿用你一根白发,安在小提琴上,陪你一起演奏。”紧接着,是任红举的另一位战友,汤重稀,通过视频,相隔千里的任老先生再次见到了“小汤”,记忆中那个孩子也变得满脸皱纹,汤重稀战士年轻时,曾经也想成为一名手风琴演奏家,这时的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但当这位老战士把手举到胸前时,我愣住了,原来,汤重稀战士心中也在想,我不能让手受伤,一点也不行,说着,他想把双手环抱在胸前,但是突如其来的炸弹,决定了他再也不能继续他的梦想了。薛英杰,一位卫生部的战士,他在战壕中东奔西跑,解救一个有一个伤员,曾经,他遇到一位只有二十几岁的小战士,被炮弹夺去了下巴,喉咙的部位清晰可见,我不敢去想那样残酷的场面,那会是多么恐怖的伤口,没有一个护士喂饭坚持到了最后,薛英杰老战士为的次数最多,而这位小战士,对他十分亲切。“他,也有爹和妈啊……”写作好帮手3/12不能再拿起琴弓,不能在弹奏旋律,不能再念出一句动人的诗歌,这些战士,用血肉保护了朝鲜,用生命,守住了列强侵略的最后一道防线,战士们都坚守着不屈的信念“最危险的,我去,生命有关的,也由我顶上”,有的用眼泪掩盖所有情感,有的用微笑掩盖伤痛……电影的最后,战士们的照片,挂在雪白的墙壁上,围绕着红色的中国梦,烈士的陵园里撒满了阳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回校的路上,我看到满天的云霞,我看到天空被染上了炽热的红色,这一切祥和安宁的场面就是抗美援朝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回报!穿过高楼大厦,那里似乎有一道道身影从雪地间归来,迎着初春的光芒,美妙的琴声,动人的颂歌,传递着胜利的消息,这是一个年代的感慨,更是红色精神所传递的情怀!忽然间,我似乎听到了志愿军斗志昂扬的,胜利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1500字【第二篇】9月16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缅怀先烈致敬青春’爱写作好帮手4/12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影片。作为一名新入职育人导师,看了这部影片后,我的内心是沉重的,它让我如临其境,感受到被敌人炮弹打掉胳膊志愿军战士的疼痛,捶胸顿足,恨不得自己回到1950年用一条条火舌向敌人的脸上舔去;我的内心是自豪的,它让我如临其境,感受到12名志愿军战士“奇袭白虎团”端掉其团部、消灭其200余人后0伤亡的快哉,欢呼雀跃,恨不得自己回到1950年与志愿军战士一起摇旗庆贺;我的内心是充满信心的,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正是由于这些先烈,才有了现在我们的国强民富、兵强马壮,热泪盈眶,恨不得自己回到1950年亲口告诉先烈们70年后中国的样子……此时热泪盈眶的我,已看不清屏幕,他们的名字也已模糊,那我就称他们为志愿军老战士吧。观影前,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这部影片:历时4年拍摄制作,走访了近50名志愿军老战士,选取了26名收录在影片中,从不同军种、不同维度还原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这部影片对我感触最深的是:真实、珍贵、热血青春。当老战士讲述战友腰部以下被敌人炮弹打烂,无法把她扶起来时,仿佛自己就在旁边却又无能为力,老战写作好帮手5/12士的眼神里透露出遗憾和自责,但作为卫生员他们没有放弃,一名战士趴在地上背着受伤的战士往山上趴。就在这时,画面突然转换,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炮火覆盖,却没有一个人畏缩不前,一个个倒在冲锋的路上。影片中的26名志愿军老战士以大银幕的形式向我们讲述战争的残酷、亲人的别离、战友的情谊、坚强的斗志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往,我们一直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朝鲜战场上的各个大战役中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可是只有了解到这些历时片段中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后,倾听他们的真实讲述,才能体会到他们的热血青春和流血的声音,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经常看《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部动漫用稚嫩而坚定的童音,把国人比作“兔子”意喻温文尔雅,但是你别惹我!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艰难发展历程,每次都是热泪盈眶。其实,我是不忍心有人去打扰这些老战士的,这等于在用刀子从他们大脑深处把回忆强行挖出来,让本已一副英雄残躯的他们再次伤痛、再次回想战友一个个的倒在自己身边、再次被迫勾想残酷的战场故事。可是,如果不去倾听老兵讲述,我们只是宏观的了解战争是不全面的,那些埋写作好帮手6/12没在老兵记忆深处的战场记忆和血肉横飞的画面可能就永远湮灭。只有把战争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你我这些后人才能坚定继承先烈遗志、珍惜美好生活、反战但不怕战的意志,一起守护“种花家”。影片最后,一名老战士撕心裂肺哭着请采访者帮忙把老指导员从无名的水磨坊接回国,弥补他一生的遗憾和承诺,这应该也是回国后的志愿军战士们的共同心愿吧……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随着国力逐渐强大,国防实力乃至综合国力已经雄踞世界前三。2013年,中国与韩国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达成了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从2014年到2021年,韩方已向中方连续八年移交共825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当“乘坐”着祖国自己的大型运输机J-20回国时,左右两侧J-11战斗机为他们护航,时隔70载,山河已无恙,英雄回家乡,先烈们,你们可以挺直腰杆俯瞰脚下了!作为一名青年育人导师,我们更应该提高政治站位,继承先烈遗志,不断加强学习,持续完善自我,克服一切困难,将先辈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继承下去,并付诸于实际工作当中,为祖国、为先烈继续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写作好帮手7/12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1000字【第三篇】偶然在中秋假期发现了这部电影,因着对抗美援朝题材的兴趣,尽管排片的影院距离甚远我还是决定前往。去之前搜了相关影评,关键词不外乎“心疼”“感动”“哽咽”之类,于是便有了被我带过去的一整包纸巾。虽然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太大,我作为观众没有办法完全与影片中尊敬的爷爷奶奶们共情,辜负了这包纸巾,也只能作为一位画外人去窥视这场战争,但我仍然认为此趟是值得的,因为我似乎对这场战斗有了更加鲜活的认识。说是电影更像访谈影片背景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作战。这个项目起源于一张照片——2018年4月份导演拍一个公益广告时在四川荣军院见到一个老兵,在他家里看见一张照片,照片是老兵年轻的样子,那张看着是单人照片却有一只手搭在老兵的肩膀上,老兵说那是他和一个特别好的战友在上战场之前拍的合照,后来战友牺牲了,那张折过去的照片再也没有折回来。影片全程主要聚焦在讲述故事的爷爷奶奶身上,平写作好帮手8/12静的、流泪的、羞涩的、激动的、顽皮的、遗憾的,各种神情的脸。没有恢宏壮阔的激烈的大场面,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唠嗑”,像家里爷爷奶奶辈的人热切拉着你重复又重复他们的故事,导演最初的想法是把自己交给老兵们,当他采访了一位又一位后,便产生了要以此制作一作文吧部纪录片电影的想法,尽管过程艰难,他们挣扎过求助、挣扎过放弃,但所幸最后还是不愿辜负老兵们的热枕和信任坚持下来。形式单调但情真意切“你跟你自己子女说过这些事吗”“没说过,自己人不相信自己人,哈哈”这次是有人主动去找他们倾听。原来「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从历史教科书上看来和从战士口中听来是很不一样的,即便是隔着屏幕近距离的听着,我也永远无法体会那时心里口里都喊着“冲!为黄继光报仇!”的战士们的心情。微小但英雄的人物讲述亲身经历的抗美援朝故事,乱战中被炮弹夺去的手风琴梦想,带着队友的希望忐忑又无畏地从睡满敌人的屋子里带走的塞满口袋的年糕,身躯被炸的粉碎只从血海里捞出两条辫子的场景,给下巴被炸掉都能看到嗓子眼的战士喂饭……仿佛被他们写作好帮手9/12带回了那个时代,感同身受危险,艰辛,热血。影片没有什么值得深道的艺术手法,只把观众的注意力拉回人物和故事本身。这些本身,足以感人且引人深思。人民英雄永不朽纪录片拍了四年,看到片尾已经有几位战士的名字被框起来了,我们记住他们的故事,他们就不朽。和平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生活。26个老人构成一个人——人民志愿军。电影结束所有人在座位上安静等待着,直到屏幕完全黑后才起身。从影院出来才慢慢从恍惚中走出。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1300字【第四篇】接过您的炬火初二(1)班熊敏孜庄子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炎黄子孙生生不息,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接踵而至的是一百年沧桑。国家危难之际,总有先锋撑起飘扬的旗帜,引领着后人走向光明。1902年,那个决心以先进的医学救治国人之躯体的鲁迅先生,东渡抵达日本。追寻“医术救国”的志向时,清朝留学生的贪图享乐、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他写作好帮手10/12国人民对中国人的鄙夷不屑……由此,即便有生命至上、大爱无边的藤野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无法动摇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毅然决然。归国后,他在那“万难破毁”的“铁屋”中呐喊,以坚定的希望,唤醒着一个个昏睡近死的国人。他让中国青年“摆脱冷气”,“不必等候炬火”。而他就是炬火,首先醒过来、首先站出来,一生案牍劳形。他以笔为刀,用心血写文章,用生命救中国。他说:“待我程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并带领着人们冲锋,冲破黑暗的枷锁,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直至燃烧尽他战斗的一生。如今,我们在国旗飘扬下,依然记得李大钊先生那满怀信心和希望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守常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19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社会黑暗,传播一种信仰,发起一场革命,是何等的艰难与危险。比大钊先生没有畏惧,他引领革命志士为救国图存积极奔走。奋起反抗,在这个混乱而腐朽的中国,他是第一丝光明是第一团炬火,共产主义扩散至燎原之势。他说:“如果我死后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够让活着的同志们更加奋勇的前进。我可以去死。无数与守常先生一样的烈士,站在黑暗与光明的节点上,无法看到胜利的那一刻作文吧。但他们留下的薪火,永久灼烧在我们心写作好帮手11/12中?抗美援朝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解放仅一年的艰难条件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看似手到擒来,实际却惊人得壮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仅10岁。一声令下,千万家百姓的儿女、千万个孩子的父母,披挂上阵,奔赴朝鲜。《1950,他们正年轻》中,几位老战士的诉说,仿佛重现了那个残酷的战场。伤疤、皱纹、泪花,他们那时也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勋章、军装、目光,如今的荣耀抵不过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那是“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在不在了”的硝烟弥漫。没有棉衣棉被,没有鱼肉蔬菜,没有武器飞机,只有战士们的满腔热血,“一个倒下去,万个紧跟上”。他们也曾是肩带星光灿烂的少年,不过是,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
本文标题:[1500字]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31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