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理解算理,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2、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算下面各题。5×××4××10×10237÷100[评析:口算练习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加强口算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这里的基本练习,还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出了理论依据和最近发展区。]二、探究新知1、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房间、阳台平面图)师:小明家最近换了新房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房间和阳台一共多少平方米?……)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参考资料,少熬夜!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2、估算。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学生的估计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①3×3=9。把和分别看成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数,把看小,把看大,所以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②4×3=12。把和分别看成与它们最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比12平方米小;③×3=10、8。面积和10、8平方米接近。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房间的面积一定比12平方米小,并且在9平方米左右。3、试算。师:×的积究竟是多少?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并给试算有困难的同学以引导、提示: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计算。教师选取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师:根据估计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思考。看来问题的关键是积的小数位数。4、明理。师:谁愿意说一说×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释:①把米和米分别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②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把看成36是把乘10,看成28是把乘10,两个因数分别乘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积是10、08。《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生活引入。1、复习铺垫⑴表示十分之()表示()表示()⑵计算:×××21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习题。将本课所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2、生活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生:愿去。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米,宽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生:乐意!二、新知探究1、自主合作探究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a组代表:算法:×=÷10×8=(平方米)算理:我们组把平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b组代表:算法扩大到要的10倍12×扩大到要的10倍×8缩小到要的96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再点上小数点。2、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米,宽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参考资料,少熬夜!生1:我会算,应换平方米。师: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生:我先把×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扩大到要的10倍15×扩大到要的10倍×9缩小到要的135师:你发现了什么?3、练习:完成p4做一做。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小组讨论: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⑴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⑵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⑶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四、课堂练习1、自主练习:p6练习2、选择:⑴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a、大于b、小于c、等于小数乘小数⑵a×b<a(a、b均大于0),则b()a、>b、<c、=⑶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a、×、×、×《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估算初步探索:师:请你先估计一下×的积大约是多少?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把和都看作3,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把看作4,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平方米小一点。……(2)笔算进行探索。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试一试”参考资料,少熬夜!(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四、实际练习,内化理解。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校对。2、完成“练一练”第2题。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评讲。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六、完成书面作业:练习十五1、2、3题。《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参考资料,少熬夜!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出示算式×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3、讲算理:即→扩大10倍→135×→扩大10倍→5→缩小100倍→675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例1、“试一试”以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教材简析]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参考资料,少熬夜!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
本文标题: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98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