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关于文天祥的个人简介【实用4篇】
写作好帮手1/4关于文天祥的个人简介【实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关于文天祥的个人简介【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文天祥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东侧府学胡同内的文丞相胡同。【第一篇】文丞相胡同,旧称“靶儿胡同”、“巴儿胡同”。蒙古语是:小井的意思。1949年以后,文丞相祠东侧的巴儿胡同也被改称为文丞相胡同。至今在文丞相祠的庭院里,还留有一株向南方倾斜的古枣树,那就是象征文天祥不忘南宋故国的“指南树”,当年文天祥在这里写作的《正气歌》诗篇,也镌刻在庭院的石壁上。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1279年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被送到元大都之后,在柴市附近的写作好帮手2/4兵马司牢房关押。1283年1月9日,拒不投降的文天祥在柴市街头被杀害。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写的七言律诗《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后人学习的楷模。《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古迹【第二篇】文山城墙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期间留下不少事迹,影响最深的是“文山城墙”。“文山城墙位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城北茫荡山的莲花山,城垣旧址写作好帮手3/4长5000余米、宽米,高3米许,外侧利用天然山脊为陡峭工事,部分地段用石头垒砌而成,更多为夯土所筑,十分壮观。遗址后经造林、开路,严重受毁,地面大部分已不存在,地下墙基尚存。文天祥于1276年七月上旬到达南剑州后即着手筹建这一带城墙。因为元军南侵陆路必经城北的官道,因此筑城墙成为当务之急。按理说这么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三、五个月才能完工,但文天祥仅用了几天几夜就把这10里长墙筑成了。修筑工事,夜以继日,远近百姓闻风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足见当时民众抗元热情之高涨。后来人们传说文丞相抗元气节惊天地泣鬼神,筑墙如有神鬼相助,遂把这段城墙称为“鬼城墙”。江西遗墓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骛湖大坑之原。走进墓园,心里为之一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上镌刻着“仁至义尽”四个大字,迈过石拱桥,登上石级神道。神道为47米长,寓意为文天祥走过的不平凡的47年人生路程。神道两旁,翁仲、石兽肃立,青松翠柏成行。文墓的所在,是一座虎形山,从山下仰望墓茔,巍巍然,森森然。文墓的建筑可谓独具匠心:不左不右,方位正北;最上端是墓茔,写作好帮手4/4呈圆形,往下是菱形石梯,再往下是狭长直立的石台阶,整个造型,如一柄利剑,不偏不倚刺入虎口之中。这一切似乎向人们展示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和不屈的性格。从容就义:【第三篇】忽必烈没有办法使他屈服,决定判他死刑。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简介/文天祥【第四篇】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本文标题:关于文天祥的个人简介【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29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