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女娲补天说课设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1找)
《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滋有味地读故事,学会生字新词,积累优美语言。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真切体会天塌下来的可怕景象,感受女娲一心拯救人类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塌下来的可怕景象。【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在阅读中感受神话那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1:五彩的云霞图片)2、能用你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云霞吗?3、师:多美的云霞啊,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课件出示这一段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想去欣赏这个神奇的故事吗?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选择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字、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朗读生字、新词:⑴出示课件2: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挣扎、熄灭、喷火、缺少、纯青石、冶炼、大盆⑵自由读,再指名读,说说哪个词读的时候要注意。随机指导:“挣、冶”的读音。3、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4、女娲为什么补天?(因为天塌了一个大窟窿)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吗?三、现象比较,聚焦可怕1、自由默读,初识可怕:快速读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划出补天的起因。随机出示课件3: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烈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⑴轻声读一读,想想你读到了怎样的景象?来谈谈你的感受。同桌间可相互交流。⑵交流,学生说了感受以后请他读一读。(随机评价。)2、想象画面,感受可怕:⑴听了你读的句子,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动词,你们发现了吗?快圈出来。⑵汇报圈出的动词(课件隐去其它文字,只剩动词):塌下露出震裂出现燃烧围困挣扎⑶想一想:试着将这些动词连起来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景象吗?⑷指名说,鼓励学生的大胆联想。⑸进一步引导想象说话:同学们,看!熊熊大火已经向山顶逼近了,人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几个孩子哭喊着……(生说)大人也吓得……(生说)瞧那边!水快要漫过一个女孩子的头顶了,只见她……(生说)一个老人被湍急的洪水卷走了,只听他拼命地嘶喊着……(生说)⑹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太可怕了!)⑺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来,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课件3)3、比较体验,感悟可怕:⑴我们再来看看在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随机出示课件4。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⑵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只能?只能?随机出示课件5: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大地上再也没有欢歌笑语,人们再也不能快乐幸福的生活。⑶此时此刻,你们和女娲的心灵相通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课件3)⑷过渡:看到这样的景象,女娲的心里难过极了!因为她是人类的母亲啊!请一生读第二小节,女娲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难过极了)四、情景表演,感悟品质1、指名读找到的句子:随机出示课件6: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2、谁也找到了这句?站起来读读,读出女娲此时的心情。3、通过哪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女娲的焦急、难过?(立刻、求)4、师生情景表演,师模仿雨神的口气百般的推卸,百般的刁难女娲,尽量让学生说出求的语气。例:雨神:有什么事求我啊?不行,我可没那闲工夫。女娲,你别管人类的闲事!……好吧,我破例帮你一次。5、雨神终于被感动了,你们呢?让你们用朗读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吧。再读。(课件6)6、同学们,你们觉得女娲是个怎样的神?五、拓展补充,深化情感1、那么在人世间,有象女娲这样的人吗?不信,你们看!随机出示课件7(图片):革命战士浴血奋战的场面武警官兵奋力抢救洪水中的灾民消防队员拼命救火……2、同学们,女娲是古代劳动人民心中的一个神,其实也是许多优秀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在敬佩女娲的同时,也为像女娲那样的人感到骄傲吧!3、带着你此时的感受再次走进课文,齐读一、二段。六、设疑激趣,延伸课外1、故事讲到这儿,可是那些美丽的云霞跟女娲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体会。2、再找一些神话故事读一读,让我们在读中认识去认识更多神奇的人物,你会被他们深深吸引的。【板书设计】女娲补天可怕极了!难过极了!听罗树庚老师《女娲补天》一课的点滴感受有效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听罗树庚老师《女娲补天》一课的点滴感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学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景象。而与此同时,我们一线的教师面对纷至沓来的教学流派,又该如何坚守基本的行为标准?怎样既坚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又能针对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学层面中最基础、最具体的问题如何与新课程理念进行对接……上述问题,经常困扰我们。今天上午高新区老庙小学的罗树庚老师来我校上了《女娲补天》一课,从罗老师的课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效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罗老师的课根据教材特点——神话故事;抓住中年级学生年段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罗老师的课针对学生发展的需要,把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课堂重要内容,嵌进教学各个环节,使学生逐步构建起概括、复述等语言交流技能的学习框架。在这里就本堂课的几个关键点做一个盘点:1、了解神话故事基本特点,构建学生神话故事的基本框架。师:你读过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造人等)师:神话故事的题目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包含人物、事件)师:神话故事和一般的故事有什么区别?(想象大胆)……师:今天学习《女娲补天》,生活中“补”什么?见过“补天”吗?题目中就透着浓浓的神秘色彩。2、在词语检查的过程中学习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构建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1)教师指导概括。出示第一组词语检查:轰隆隆燃烧熊熊大火出示带有这几个词语的第一自然段节选内容——补天原因的语句。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引导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天塌地陷,相机学习批注。)(2)学生尝试练习概括。出示第二组词语:冶炼等词语默读带有这些词语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女娲做了哪些事情?模仿刚才的方法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女娲做的几件事情,作为批注,写在一旁。交流随机板书:求神降雨、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3)根据黑板上的词语,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可以用上连接的词语就更好了。3、学习“天塌地陷”部分,构建中年段学生的读书方法。(1)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提炼出自己的初步感受:害怕、恐惧、担心等。从四句具体描写的语句中,挑选一句感情朗读。(2)体会围绕总起句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使表达更有条理。师:这四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天哪,太可怕了!)师: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可怕?(天、地、人)写得很有层次!教师配上音乐再请学生朗读。4、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第一部分,构建起学生复述课文的基本方法。师:深情并茂地读好还不够,还要绘声绘色地讲下来。(接下来,复述的环节充分展开,尤其是发现三年级学生刚学习复述,是一个难点,教师指导的过程很充分)(1)自由练习,指名说。(效果不佳,学生磕磕绊绊,而且基本上同课文内容。)(2)出示提示的词语,作为复述的拐杖,再练习,再指名说。(基本上能做到通顺)(3)教师要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比如人们在灾难中的动作等。(效果明显,个别学生能做到深情并茂、绘声绘色。(4)要求作为作业将给同学、父母听,再次巩固练习。盘点罗老师的一堂课,我们作为听课老师收获满满,相信四十分钟的课学生也是收获满满,关键在于教师这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让我们把语文课做得更实――听罗树庚老师《女娲补天》有感昨天,我非常有幸地聆听了宁波市名师,高新区老庙小学罗树庚老师的课――《女娲补天》。这是一篇耳熟能详的课文,有很多老师执教过这篇课文,呈现过各种各样不同的“补法”。昨天罗老师的“罗氏补法”确实让我耳目一新,整堂课给人的感觉不仅是在教课文,更是在教语文。课堂感想罗老师把《女娲补天》着着实实地当作了一份学习语文的材料,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而教。整个课堂让我惊叹不已。【惊叹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生:《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师:神话故事的题目有什么特点?生:大都是四个字的。生:都有一个人物。师:前面交代了人物,后面一个词语呢?生马上领会:交代了一件事情。师:是呀,神话故事的题目就告诉我们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凡课前谈话都会从神话故事中入手,让学生回想曾经读过的神话故事,铺垫学习神话故事的背景。但细细回想,我们都是做得不够到位的。回想一下,报报题目,说说内容,学生的能力提高体现在哪里?我们是否在浪费学生美好的学习时间?罗老师的这一锤敲得真好。关注神话故事的题目表述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神话故事的题目就告诉我们故事的人物事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惊叹二】导入课题师: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补”,你在生活中见过补什么?生:补衣服。补裤子。补课桌……师:那你见过补天吗?生愣了:没有。师:你看这课题就透着一股浓浓的神秘色彩。谁要是见过补天那就不得了了。课堂教学要抓住文本的特点进行教学,《女娲补天》是中段比较典型的神话故事,教学这篇课文肯定要抓住神话传说这一特点。怎么渗透?罗老师就抓住一个“补”字,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起,一句“你们见过补天吗?”把神话的神秘色彩雕琢得自然完美。【惊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生字读准确。生读课文。反馈:读词语轰隆隆燃烧熊熊大火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这一段写了什么?生:(照读原文,几处省略)师:你们看都写了什么?生:天师:天怎么啦?生:天塌下来了。师:还写了什么?生:地师:地怎么啦?生:地陷下去了。师:我们就可以说是“天塌地陷”。读一段话,用自己的话概括成一句话,再提炼成一个词语,并把他写在书上,这就叫批注。(板书批注)你们会批注吗?生:(兴高采烈)会!师:那好,把天塌地陷批注在书上。(接下来,再读书,用刚才的方法把2、3、4自然段读成一个词语,批注在书上。)三年级开始就应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罗老师这里概括能力的训练就体现了一个序列性。三上已初步开始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般要概括的内容或词语都直接可从文本中找到,只要对号入座就可。而到了三下,罗老师就开始训练读一段话,概括成一句话,再提炼成一个词语,体现了训练的有序性和针对性。罗老师在这一环节中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始终在引领学生掌握这种能力,课堂上的每分每秒都是那么饱和、丰满。【惊叹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生:我很担心、害怕……师:这里有四句话,你从哪一句感受到恐惧可怕,用朗读来表达。生:(投入地朗读)交流(学生读,教师评价,读得好的肯定,读得不够的指出可以怎么读来表达恐惧、害怕。结合理解词语。)师:你们看“围困”两个字是什么部首?是呀,人被困在里面出不去了,多可怕呀!“挣扎”是什么部首?人们在水里乱扑腾,多么痛苦!师:你们看,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生:天哪!太可怕了.师:这四句话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可怕”?生:从“天、地、人”写了可怕。这段话写出了天塌地陷的可怕和人们的恐惧是显而易见的,按常规我们可能会让学生从文中去找哪些句子体现了可怕,然后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到句子,也可以读得流利通顺,但要他谈体会时确因为
本文标题:女娲补天说课设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1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7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