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福建省2011届高三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与解析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汇编: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6题)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设立五百人会议C.实行“公职津贴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0分)2.(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率陆海军。——《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8分)(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7分)3.(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4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乇底。首先罢试诗赋,仪留策论,其次新增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篡、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知青苗之类,皆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室异者之口。——昆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0分)(2)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5分)4.(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然则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材料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8分)(2)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7分)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5.(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29年至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召集的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宗教改革的法案,被称为“宗教改革议会”。阅读下表,回答问题。时间会议通过的法令及主要内容1529年11月第一次会议通过了《遗嘱验讫税修正案》、《死亡税修正案》等三项法令,限制教会巧取豪夺。1531年1月第二次会议宣布英国教士“已在上帝法的许可范围内承认英王为英国教会的唯一保护者和最高首脑。”1532年1-5月第三次会议禁止英国主教将首年俸上交罗马教廷,迫使教士承认国王是他们的最高立法者。1533年2月第四次会议通过了《禁止向罗马教廷投诉议案》,废除了教皇在英国残存的权力。1534年1-3月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案》等四项法案,宣布亨利八世与前妻凯瑟琳的婚姻无效,确认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及这一婚姻的后嗣的继承权。1534年11月第六次会议通过了《至尊法案》等三项法案,宣布英国教会奉国王为最高首脑,不再承认罗马教廷和教皇的权威;主教首年俸和教徒什一税均有王室财库收缴;建立专门委员会对现任神职人员进行审查。1536年2月第七次会议通过《解散修道院法》,规定凡年收入不超过200英镑的修道院全部收归国王所有。——摘编自蔡骐《英国宗教改革研究》、刘新成《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宗教改革议会”在政治、经济上是如何推动宗教改革的?(7分)(2)根据材料,归纳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宗教改革对英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6.(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41A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材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诸侯们几乎都从路德的理论中读出了政府权力和威信的扩张。一个在德意志的一个小角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落里进行的宗教研究,竟然和许多群体的利益及其热望联系在一起。一一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等著作(1)依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归纳罗马教廷与德国社会的矛盾。(7分)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上“惟独圣经”,破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他提出“惟独信心“,告诉人们个人灵魂的救赎不靠教会的活动来实现;他的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的德译本,这无疑使任何识字的德国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这项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教徒对教育和白话的重视也助长了地方语言的广泛运用。以语言作为根本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7.(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4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8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7分)8.(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9.(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摘编自叶坦《大变法》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宋神宗持何态度?(4分)(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哪一项理财措施最重要?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5分)(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关于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6分)10.(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42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材料二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9分)(2)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6分)11.(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伊藤博文(1882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4分)(2)两则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对此加以评价。(11分)12.(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福建省2011届高三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与解析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2370 .html